Lazy loaded image
我们来“鹅城”只办三件事:调研鹅,学养鹅,宣传鹅!
字数 3872阅读时长 10 分钟
2025-7-20
2025-7-20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E路向绥·丹青绘农”先锋队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养殖业,东北边陲小镇正以“鹅经济”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5年7月13日至15日,东北林业大学计控学院“E路向绥,丹青绘农”实践先锋队聚焦“擘画发展新蓝图,解码乡村振兴路”社会实践主题,深入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以赤子之心投入家乡建设,丰富学识,用专业所长探索助力这座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边陲小镇“鹅产业”的致富之路。
notion image

从扶贫苗到产业链:白羽的蜕变之路

当团队抵达绥滨县时,绥滨县共青团书记张兆伟热情接待了我们。刚刚坐下,同学们便止不住地发问:“张书记,绥滨县养鹅目前是什么规模?”“比较大的养鹅户养了多少鹅,能挣多少钱?”“普通农村一户人家养多少鹅能致富?”带着这些问题,张书记带领实践团队进入了绥滨县绥东镇陈大村,在绥东镇副书记姜海涛的讲述下,我们了解到了这段致富历史。
“目前大鹅养殖已经成为绥东镇的特色产业,千只以上规模养殖场大概有70多家,养殖户散养之后优先运送给大鹅分割厂,将大鹅的身体各个部位摘除销售,6、7月份单只大鹅售卖价在100元左右,而且每个鹅年产鹅蛋50个左右,每个鹅蛋卖6到7元,这才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大鹅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村民致富,并且相对较大的鹅场也会雇用村民,解决了劳动力过剩问题,提高村子就业水平。” 听完姜书记的介绍,团队心中对产业模式和规模有了初步了解,随即前往陈大村亿源丰种鹅养殖场,实地考察该场养殖模式,并了解到绥滨县大鹅的质量之高源于严谨的养殖技术:高标准饮用水、大棚科学控温、疾病防控等,这为整条产业链的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曾经的“扶贫鹅”,羽翼渐丰。
notion image
亿源丰养殖场位于绥东镇陈大村东500米占地总面积30000平方米,由原陈大养鹅场、陈大养猪场整合而成。原养鹅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设成鹅舍2栋总面积1500平方米,自鹅会面积500平方米。2025年养殖场扩大规模,承包原陈大养猪场,猪会改造鹅舍2栋总面积1500平方米、管理房面积340平方米该养殖场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以种鹅养殖为主“霍三”种鹅8000只,每天产蛋3600枚左右。目前已15000只鹅雏。
notion image

绥滨县鹅的历史发展历程

一、早期起源与传统养殖

大鹅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3000多年前家鹅已是皇室贡品了。春秋战国时代在《管子》书中,写有“鹅舍余秣”描述当时人们用多余粮食养鹅的情景,这也是世界上有关养鹅的最早文字记载。公元前533~544年间,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农牧业科学技术专著——《齐民要术》中,对鹅的选种、孵化、饲料、种用年限、适宜的屠宰期都作了全面的总结,反映出当时我国的养鹅技术已有了很高的水平。到了汉武帝时,随着大量农民迁移至东北,黑龙江的大鹅养殖业随着开始。绥滨就有挹娄人在此定居,养鹅也随之开始。绥滨大鹅在两千年前是金朝的军鹅,又是上纳朝廷的贡鹅。辽金时期,辽王朝在绥滨县建立奥里米古国,那时当地居民养鹅,主要依靠自然放牧,鹅群在草地上自由觅食,晚上回到简陋棚舍休息。
民国时期,绥滨县的养鹅业处于自我发展状态,多以散养为主,规模较小,以自养自食的自给形式为主。绥滨烤鹅、铁锅炖大鹅与赫哲族全鱼宴、满族八大碗都是绥滨特有的传统美食,更是绥滨舌尖上的名片。
notion image

二、现代发展初期

农民开始选择优秀的鹅种进行繁育,逐渐形成了绥滨白鹅这一地方特色品种。绥滨县委、县政府把肉鹅作为全县重点发展的畜禽“三大主导”品种之一,成立肉鹅产业推进攻关组,强力推进肉鹅产业发展。立足县情实际,挖掘特色资源,发挥生态优势,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以富民增收为目标,初步形成“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链条。黑龙江省扶贫办投资建设全省东部地区第一家肉禽产业基地项目,为全县脱贫户免费提供优质鹅雏,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基地牵动的模式,设立畜牧产业发展基金,建设多个优质肉鹅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全县肉鹅饲养量不断增加。
notion image

三、产业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鹅的养殖逐渐规模化、科学化,养殖方式不断改进,饲料配方也更加合理,提高了鹅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目前建有万只以上种鹅场7个,万只以上肉鹅养殖基地28个,孵化育雏基地1个,年孵化能力600万只,屠宰加工厂(扩建后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 500万只)等大型龙头企业,种蛋品种、鹅雏供应、鹅产品的加工也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肉、蛋:羽毛利用外,还开发出丞鹅肝、鹅油、羽绒等高端产品,鹅产品销售范围也扩展至省外多地。
“绥滨白鹅”获得了的地理标识和绿色标识双重认证,实现地标绿标“双标合璧”。并在北京举办了“ 中国县域鹅业产业化发展大会暨绥滨白鹅公共品牌战略发布会”,举行了“中国鹅产业发展集群示范基地”授牌等仪式。
鹅产业发展形成了种鹅养殖、孵化育雏、屠宰加工、产品销售,养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notion image

四、产业发展愿景展望

绥滨县委县政府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食物观理念,积极践行省委提出“四个农业”发展战略。夯实发展基础:优化“龙头 +基地 +农户”养殖模式,与科研院校联合实施科技创新,培育优良品种,数字化精准养殖,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并做到全覆盖,到 2030 年鹅养殖数量达到 800 万只,延链条提效益:在种鹅、商品鹅养殖,孵化育雏,屠宰加工基础上,再向精深加工、多元化、高端化发展,不断拓展休闲食品、预制菜、羽绒服装、寝具、文创产品等新领域;在销售上要线上线下结合,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与旅游、餐饮等产业融合,到 2030 年产值实现十个亿。擦亮品牌名片:利用新闻体、参展和抖音直播等形式宣传“绥滨白鹅”,“绥滨白鹅”品牌效应凸显,绥滨鹅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绥滨县鹅产业前景广阔,绥滨县委县政府对鹅产业发展未来信心满满,必将成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强县富民支柱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鹅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notion image

智能养殖与全链升级:金翅膀如何炼成

绥滨县两江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坐落于绥滨县经济开发区内,厂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建设待宰车间1521平方米,有屠宰、加工、分割、检测、包装等功能,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加工线,日屠宰大鹅为1万只,年屠宰加工能力200万只。建有冷库容积6000立方米,能储存大鹅冻货40万只。现有员工142人,其中技术人员40人。公司主营产品主要有白条鹅、鹅心、鹅肝、鹅脂、鹅毛、鹅肠、鹅胗等。
企业2019年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绥滨白鹅”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2020年晋升为规上工业企业,并获得ISO9001 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23年获得“绥滨白鹅”绿色产品标识。企业产品销往东三省、江苏、上海、浙江等地。2023 年屠宰白条鹅60.45万只,年产值1.08亿元。
notion image
为了进一步探索绥滨鹅产业发展规模,探索目前鹅繁殖加工流程与特色创新做法,在绥滨县政协主席杨树发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标志证书、“绿色食品”标志的两江牧业有限公司,并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详细了解了肉鹅从孵化、养殖、屠宰、加工的每一道工序。2025年企业预计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只,可实现产值3亿元。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负责人介绍到,产业正逐渐向科学化、智能化转型。2023年,全县养殖场安装80多个摄像头,通过“天翼云眼”平台实现远程监控。调度中心的大屏上,各基地鹅群动态一览无余,智能养殖模式已然成型。但是问题随之而来,那就是如何让每一户有一定养殖规模的农户熟练操作智能养殖系统?于是根据所学专业,团队成员深入农间地头,从APP下载到养殖管理,手把手教会养殖户如何进行智能养殖,将所学专业应用到乡村振兴。队员韩烨兴奋地说“当帮助农户打开手机APP,看见温湿度数据实时跳动时,我的心里也跟着紧张起来,我的所学知识终于派上了大用场!”
notion image

政策赋能与未来蓝图:白羽腾飞的底气

“践行大食物观,合理开发利用东北各类资源,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大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深影响了这座边陲县城的产业发展。
notion image
在了解了大鹅加工产业后,团队又被鹅产品的产业链延伸所惊叹。在绥滨“大鹅小镇”,“北羽牌”羽绒服、鹅翎制品、鹅类预制菜等类产品琳琅满目,从炕头到车间,白羽化作了金翅膀。
notion image
2025年,全县大鹅养殖量预计突破320万只,较去年翻倍。县政协主席杨树发为我们勾勒出大鹅产业的清晰蓝图:“等下次你们再到绥滨,就会看见“孵化—养殖—屠宰—深加工—电商”的全闭环,每个环节都会创造出新价值。”当绥滨鹅实现 “从破壳到商品全程不超过两公里”时,小县城的大梦想已振翅欲飞。
notion image

尾声:数字桥梁上的青春接力

返程的车窗上凝着松花江的晨露,三天来,这群东林计控学子用最朴实的行动架起数字桥梁:队员陶子洋教会10户养殖户操作智能监控系统,队员张弛为大鹅产业制作溯源二维码。“当老乡们对着手机喊‘加饲料’时,我看到了科技落地的真正意义。”队长郑舒月在实践报告里写道。APP上跳动的数字背后,是东林学子手把手教农户截图保存的耐心,是深夜修改操作界面的专注,是将历史渊源、产品介绍转化为“一键扫码”的智慧。
共青团张书记将嵌着实践队合照的U盘递给队员:“你们不仅圆满完成了社会实践,更利用所学助力了乡村振兴,希望你们常回家看看。”车驶过广袤的黑土地,江面浮动的白羽与智能手机的微光交相辉映。当古老的养殖智慧遇见现代科技,当青春的热忱注入乡村振兴,东林计控学子用行动诠释着:真正的创新不在云端高阁,而在老乡指尖的温度里;科技的荣光不仅闪耀于实验室,更绽放在每一粒苜蓿草籽破土的生机中。
notion image
这幅流淌了数十年的田园牧歌图,如今正被赋予全新的产业内涵,当一枚鹅蛋承载的不再是简单的养殖经济,而是全产业链的智慧、政企协作的默契、乡村振兴的希望,它便成了真正的 “产业图腾” ——见证着这片黑土地上,“白羽毛”如何化作“金翅膀”,带着一方百姓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上一篇
开始菜单磁贴图标异常问题修复
下一篇
“E”路向绥,丹青绘农——探访绥滨博物馆
  • 作者:BarryZed
  • 链接: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
Loading...